{dede:field name='typename'/}

九华山寺庙


佛陀已经涅槃,佛法的弘传依赖于僧团,僧团的根本便是僧人,每一位僧人都有着荷担如来家业、弘法利生的重责,被尊称为“僧宝”,同时又被尊称为“人天师”。

在家信徒俗称“居士”,佛陀涅槃后居士修学佛法要依于僧人,僧人是居士整个人生中z好的福田,z好的老师。

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要向善知识请教诸多问题,也要亲近善知识而得福慧双修。

那么,做为一个在家居士,究竟该如何与出家师父相处?这是个大问题。方法对了,功德无量;方法错了,造业无量。

敬而依之,保持距离。

对于所有出家僧人,要有敬,敬中可得无量福德。如果生起轻慢心,则是在轻慢僧宝,会给自己的菩提路造成极大的障碍。对于贫贱之人尚且不应该起轻慢心,何况是对于弘法利生的僧人!

对于善知识,要依止。所谓善知识,印光法师曾开示有十条:

一、凡不遵守国家法令,破坏佛门戒律者,不是善知识。

二、凡自称,或通过他人透漏,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,不是善知识。

三、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,大谈感通,编造鬼神故事、佛菩萨显像、授记,吸引信众者,不是善知识。(若以公案来说明一个道理则无防)

四、凡不修实行,专门做破血湖、还寿生、寄库、超度等佛事,谋取钱财者,不是善知识。(此指专做经忏佛事者)

五、凡不劝人精进,自修了脱生死,谎称有妙法送人往生者,不是善知识。

六、凡以种种苦行、自我伤残,妄称代众生受过者,不是善知识。

七、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,巧立名目,控制信众,骗取钱财者,不是善知识。

八、凡自称有奇法异能,可以为人借寿,让人立刻致富,诓骗信众者,不是善知识。

九、凡已皈依佛门,仍行外道,敛财灭法者,不是善知识。

十、凡严守戒律,弘扬正法,教人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一门深入,老实念佛者,才是真正的善知识。(因为末法众生很难断惑证果,假如不求生净土,来世必有隔阴之迷,难保不造诸恶业而堕三涂。)

善知识,可以将佛法的真谛传授于我们,更能在修学的过程为我们指点迷津,因此要依之。

对于所有出家僧人,要敬;对于善知识,要依。但要保持距离,尤其是女居士,更要懂得与出家僧人保持距离,端正心态,不可太近,以免他人讥嫌,给佛教带来不良影响,更影响自己甚至是僧人的道业。

第二,依法不依情。

佛陀教诫我们有四依法,其中有两条是“依法不依人、依智不依识”。所以,居士和僧人的相处应该建立在法的基础上,学佛修行要依法依智而行,不能依个人情感。倘若不依法、智而依私人情感,恐怕多造极重恶业。

法,就是佛法。僧人的责任是弘法利生,居士皈依佛教的目的是学习佛法,所以居士与僧人之间更多的是要在法上的交流,而不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,更不应该是一些你你他他的是非事。

亲近善知识,是亲近善知识的智,而不是相。善知识的般若智慧可以更好地解决我们人生种种烦恼,犹如那夜间的明月,为我们照亮归家的道路。

法与智,同时也是我们选择善知识的z好依据。无论是谁,所说的有违佛陀说的法,便不是善知识;无论是谁,所现的智慧与经典相违,便不是善知识。

情感,是生死的根本。

一念心净,则福德无量,一念心邪,则地狱众生。

依道而行,自他皆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