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dede:field name='typename'/}
宠溺是变相折损福报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28

现在的人普遍缺乏福报,就从对待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看出来,尤其是对待子女教育上,不信你去观察,凡是被曝出老了被子女赶出家的,或者寒门出身进了机关后变成贪

痛苦缘于比较,烦恼缘于心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26

九华山寺庙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,看起来却很烦恼;有的人本来该烦恼,看起来却很幸福。很多人都会认为,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,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。其实常常看到的景象却是,

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。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(一切有为法),既非凭空而有,也不能单独存在,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,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,事物本身也就归于

雍瑞法师:我为什么出家?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21

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出家,是感情上受到了打击?还是为生活所迫?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抱以一笑,不愿多说。 如果感情受到打击就要出家,世间那么多感情受到打击的人为什么不出

忍辱不是懦弱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20

九华山寺庙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: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当别人误解自己或者是无端指责自己时,我们是否能从容应对呢? 何为忍辱?《法华经》云:如来衣者,

如何依止善知识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19

九华山寺庙 当我们值遇善知识时,又如何亲近并获得教授呢?若不善于依止,即使相遇,也可能错失良机。反之,若能与善知识结下殊胜法缘,生生世世都会得其摄受。关于亲近善知识

浴佛有什么功德?浴佛时说什么?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16

九华山寺庙 农历四月初八(5月19日),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陀降生日,又称佛诞节,浴佛节。 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,据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一记载,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

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何妨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15

吃些亏处原无碍,吃了点亏,有什么障碍呢?佛菩萨吃亏吃大了,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,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吗?这都是经历和考验,这些都无所谓。

做人的六条标准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14

九华山寺庙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? 我想,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。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,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、更有意义。 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、向上。向

果报成熟的三种情况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13

九华山寺庙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:现世现报、来世再报、生生世世以后再报。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,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,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,有些庄稼甚至要

积福是不是种执着?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12

九华山寺庙 许多人对佛教的认识,经常有一种误区,认为学佛就要不执着善,也不执着恶,一切皆空,进而做什么都肆无忌惮。 其实,空执也是一种执着,而且是最可怕的执着。佛陀

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?
- 本文发表于2021-07-09

九华山寺庙 在佛寺里,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。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丘和比丘尼穿的鞋子,就不时地纳闷起来,那鞋其实是不实用的。 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,那不是为了美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