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dede:field name='typename'/}
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?
- 本文发表于2022-03-10

  文/大寂法师  初学之人当然应该从“释迦牟尼佛传”中去认识佛陀为什么要出家?出家后如何修行?如何为众生说法?什么时候离开世间?为什么要证入涅槃?……但是如果“...

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
- 本文发表于2022-03-04

中国佛教虎文化的内容丰富,在文献资料及民间传说中,不少涉及佛教的高僧事迹、宗教思想、文学艺术等等,都与“虎”相联系。中国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中“虎”的宗教文化。敦...

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:在世俗的眼中,你有钱、有势、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,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? 此人答曰:正因为如此,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? 佛祖笑笑说:我给你讲一个

元宵
- 本文发表于2022-02-15

元宵节,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宵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

三经是什么?就是《华严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;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,阿难尊者所述,后来记载于贝叶,流传于世,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。 万佛圣城所有

香花无色,色花不香可以给我们许多联想,并带来人生的启示。人到了某一个年纪、某一个阶段,就能穿破语言、表情、动作,直接以心来相印了,也就是用素朴面对着素朴。人应该把

常去佛教寺院的人,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。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。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,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。不过,除了出家众以外,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

在日常生活或阅读文章时,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,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。在日常使用中,刹那一般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概念。但刹那究竟有多长(有多短暂),可有过相应的

解密佛教中的养生智慧
- 本文发表于2022-01-15

首先,佛教养生观要求从心开始。这抓住了养生的根本。修心,与道教的修德养性有许多共同之处。佛教十分讲究四大戒条戒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。换成今天的话说,就是在修习禅

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
- 本文发表于2022-01-12

一九五五年四月初五日虚云长老于云居山作方便开示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 《楞严经》云:理则顿悟,乘悟并销;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。理者是理性,即人人本心、本来平等之性。天

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
- 本文发表于2022-01-11

有一回,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。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,受教化的人很多,内心十分惶恐,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,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:凡是

合掌的礼仪,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,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,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。合掌看似简单,实表深广的佛法。正如佛经之语深,一句话乃至一个字,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