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,身为一个在家居士,乃至出家人,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,皆有佛门中的规矩。因此身为佛弟子,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,方能彰显内心的
一个人把自己交给痛苦比交给快乐更容易一些。 譬如,听别人讲话,听到Z后,耳朵里只会记住两类话:z愿意听的和z不愿意听的。然后,喜欢听的未必化成快乐,但不喜欢听的一...
一个人做了很多善事,寿终一定往生善趣,同时还会带上一批人上善趣,何以故,因为以香染香,因地善心香气相投也。 一个人做了很多恶事,寿终一定往生恶趣,同时还会带上一批人
智慧和福德必须双圆满才能成佛,这是证得报身佛的前提条件。只有智慧而无福德,是积累的能量不够,缺乏成佛的道资道粮。如同进修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需要足够的学费,学费不够
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,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。供佛、供香虽有仪轨种种,而究其实,都是旨在唤起、培扶修持者的诚敬心,并使之坚固光明。若无诚敬在内,则一切外在的举止言
佛像的始创 我们在佛寺里,都会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造像,心里总不免发生疑问:这些造像是什么时候始创的呢?是雕塑家对着佛、菩萨塑造的吗?还是参照相片来铸造的呢? 根据《
佛教法器是指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。佛法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作用,使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,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。藏传佛教法器是指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
人生两境界:一个知道,一个知足。 知道,让人活得明白;知足,让人活得平淡。 人生不要被安逸控制,决定你成功的,是奋斗;人生不要被别人控制,决定你命运的,是自己;人生
天下丛林饭似山,钵盂到处任君餐,黄金白玉非为贵,唯有袈裟披肩难。清顺治 这首清朝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语,把出家人修道的崇高神圣境界形容得很明白。天下丛林饭似山,天下的
九华山寺庙 在毗兰若村中,有位婆罗门,听说供养佛陀可得大福报,遂于夏安居时启请佛陀带领五百比丘入村居住,于三个月中接受他的四事供养。然而,在佛陀一行人到达之后,婆罗
九华山寺庙 有一天一个有智慧的教授问他的学生: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用喊的?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,其中有一个学生说: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,所以我们会用喊的。 教授又问:但
释怀,是一种境界。所有的不痛快,不管是谁制造的,我都释怀。我只想拥有释怀后的轻松怡然。不是你的,你尽早释怀;无法得到的,也需要释怀。这样,你才有胸怀,去追求和拥抱